鑒定宋代耀州窯瓷器
價格面議2023-03-27 16:23:17
————認證資質————
- 個人未認證
- 企業(yè)已認證
- 微信未認證
- 手機已認證
———
該用戶其他信息
———線上溝通
與商家溝通核實商家資質
線下服務
核實商家身份所有交流確保留有證據(jù)
服務售后
有保障期的服務請與商家確定保障實效
鑒定宋代耀州窯瓷器
判斷一件東西的真?zhèn)?,光從釉、器型、紋飾、燒造方法等傳統(tǒng)鑒定方法出發(fā)還不夠,我覺得用一些痕跡的方法來輔助鑒別,很有必要。
比如說傳世的東西一定要有傳世使用的痕跡,這點是毋庸置疑的。因為凡是流散在民間的東西,它的經(jīng)歷一定是非常之坎坷,這和故宮不一樣,故宮依然有很多東西非常光鮮,那是在特定的環(huán)境中保存的,這些東西我們很難見到,也很難摸到。在判斷傳世品當中,自然使用痕跡是我們鑒定的一個重要方法。


順冶(1644~1661),為清世祖福臨的年號。順治朝為清朝之初,御窯廠燒造瓷器不穩(wěn)定,故有順冶款的器物少見。官窯有“大清順治年制”青花楷款和“順冶年制”無邊飾惜款兩種。書字不工整,字間距也不相等。民窯年號紀年款和干支紀年款均較多見。如“順冶十三年十二月占旦”、“順治五年八月”等,干支款有“順治丁西年季夏月期望日吉立”等。
康熙(1662~1722),為清圣訊玄燁的年號??滴醭瘹v時61年,社會穩(wěn)定,制瓷業(yè)發(fā)展很快??滴跻怀瘹v時較長,故瓷器生產(chǎn)帶有階段性特點。康熙早期官窯器物多半沒有年款,民窯有年款。至康熙十六年浮梁縣令張齊仲下令:“禁鎮(zhèn)戶于瓷器上書寫年號及圣賢字跡,以免破殘?!彼裕谶@以前,民窯瓷器上書有年款。
康熙中期和晚期,使用“大清康熙年制”楷款數(shù)量較大,晚期使用少數(shù)篆款。款識有寫款和刻款,多為青花料書寫。排列方式以二行和三行排列為主。外或圍雙圈,或單圈,或雙方框,或無邊飾。早期官窯款識書寫有晚明風格,中后期字體清秀,其結體寬博的“宋槧體”最為著名,并為以后官窯款識提供了良好的范本。民窯以干支為主,如“大清丙午年制”、“丁未年制”等??钭R書不如官窯精,但:一寫仍較工整,甚至有些民窯款識可與官窯款識媲美。
雍正(1723~1735),為清世宗胤禛的年號。雍正胡雖只有13年,但它的瓷器生產(chǎn)要勝過康熙,官款款識有“大清雍正年制”、“雍正年制”、“雍正御制”等,排列方式有二行、三行、一行橫書和環(huán)書??钭R書寫工整,款外圍以雙固或雙框。書寫材料有青花、藍料彩、金彩等。有書款和刻款。民窯款識以青花雙固“大清雍正年制”雙行或三行楷款較為常見,但字不太工整。紀年款如“大清國雍正九年”等。


道光(1821~1850),為清宣宗旻寧的年號。道光朝瓷器生產(chǎn)不如乾隆、嘉慶朝,質地與釉色及紋飾均無法與乾嘉相比。官窯款識品種更是稀少,多為“大清道光年制”篆書款,款識排列以六字三行無邊飾和一行橫書為常見。書寫材料有青花、礬紅、紫彩等。有書款,刻款,也有描金款識。字書寫流暢。民窯款識見有“大清道光年制”篆款和“道光年制”篆款。外圍單框,或無邊飾。款識書寫不工,字跡潦草,其車有些字不可辨認。
咸豐(1851~1861),為清文宗奕寧的年號。咸豐一朝為清王朝衰落的關鍵年代,內憂外患不斷,太平天國使清王朝無法顧及瓷器生產(chǎn),后太平軍攻克浮梁縣,導致了御窯廠毀壞,造成官窯無法生產(chǎn)。傳世咸豐官窯極為少見,民窯也多半不寫款識。目前所見咸豐官窯年款多為楷書款?!按笄逑特S年制”六字青花楷書款為成豐年款多見?;螂p行或三行排列,也有一行橫書。書寫材料有青花、礬紅彩。有書款、刻款、捕金,款外均不加邊飾。民窯紀年款有六字和四字篆款,外或有雙框,或無邊飾,書寫潦草,難以辨認。年號紀年款有“咸豐壬子秋月面壁作”等。
光緒(1875~1908),為清德宗載湉的年號,光緒朝歷時34年,瓷器燒造量巨大,質量在晚清中為佳。其中光緒大婚,慈禧六十和七十大壽等均有大規(guī)模的稍早。官窯年款以“大清光緒年制”最為常見,或二行,或三行,或一行橫書等。清書寫材料有青花、紅彩、紫彩、金彩等。有書款也有暗刻款識。 “光緒年制”四字款較六字款少見,款外無邊框,此時篆款更為少見,字書寫工整。民窯款識以六字楷款多見,書寫有工整和草率。工整的可媲美官窯,草率的極為隨意。四字篆書款如同印章,篆法不合理,有些字無法辨認。另還有“光緒年造”、‘‘光緒年制”,“光緒八年”等。
同治(1862~1874),為清穆宗載淳的年號。成豐朝御窯廠被毀后,于同冶五年恢復了御窯廠的燒造。因戰(zhàn)亂工匠逃亡,有技術的工匠流失嚴重,所燒瓷器質量粗糙不堪。官窯款識以“大清同治年制”和“同治年制”楷書款為多。款字書寫較為規(guī)范,款外均不加邊飾。書寫材料有青花、礬紅和金彩,有書款和刻款等。民窯款識有六字和四字篆款,或書或亥于器底,字草率,不易辨認。
宣統(tǒng)(1909~1911),為清代最后一個皇帝溥儀的年號。宣統(tǒng)官窯款識以“大清宣統(tǒng)年制”六字楷款多見,有青花、紅彩、紫彩、墨彩等。有書款和刻款,書寫規(guī)范工整。民窯款識為六字楷體,書寫不工。
展開更多
排行8提醒您:
1)為了您的資金安全,請選擇見面交易,任何要求預付定金、匯款等方式均存在風險,謹防上當受騙!
2)確認收貨前請仔細核驗產(chǎn)品質量,避免出現(xiàn)以次充好的情況。
3)該信息由排行8用戶自行發(fā)布,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由發(fā)布人負責,排行8僅引用以供用戶參考,詳情請閱讀排行8免責條款。查看詳情>
2)確認收貨前請仔細核驗產(chǎn)品質量,避免出現(xiàn)以次充好的情況。
3)該信息由排行8用戶自行發(fā)布,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由發(fā)布人負責,排行8僅引用以供用戶參考,詳情請閱讀排行8免責條款。查看詳情>